|
e1pvdm0qtb3.jpg
12cdxeaqf1u.jpg
1h2bu4rdjbp.jpg
Composer: Frédéric Chopin
Soloist: Halina Czerny-Stefańska (piano, 1922-2001)
Orchestra: Warsaw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Bohdan Wodiczko
Recorded: 1957/51
Label: Polskie Nagrania (波兰唱片公司)
Release: 2008
Format: FLAC+booklet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Piano Concert No.1 in E minor, Op.11
I. Allegro maestoso risoluto
II. Romanze. Larghetto
III. Rondo. Vivace
Andante spianato & Grand Polonaise in E flat major, Op.22
Polonaise in B flat major, Op.71-2
Polonaise in C minor, Op.40-2
Mazurka in A minor, Op.17-4
Etude in C minor, Op.10-12 'Revolutionary'
3refbjxjkdj.jpg
在音乐爱好者甚至是专业的音乐人士心目中,哈丽娜·车尔尼-斯苔方斯卡都算不上是一位认知度高的钢琴家,也许绝大部分人对这个名字还相当陌生。然而,当我们把这位钢琴家放在20世纪下半叶音乐演奏史的进程中去考察、评价时,就可以发现她所应具有的地位是绝不能被低估或忽视的。
当人们谈起每五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可谓是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哈丽娜·车尔尼-斯苔方斯卡对于肖邦大赛的意义在于:她不仅是这项在波兰举办的、以波兰伟大作曲家肖邦名字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上的第一位来自本土的金奖得主,也是这项比赛荣登榜首的女花魁。她的获奖极大地激发出了波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更对这项赛事日后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转折作用。
众所周知,当谈到乐圣贝多芬的创作历程时,往往少不了提及他的那位学生——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1857)。车尔尼从小聪颖好学,从10岁起就拜贝多芬为师并长年追随其左右。他不仅继承了贝多芬的演奏方法与风格,并且通过自己的弟子们将之发扬光大,像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巨匠李斯特、塔尔贝格等都出自他门下,从而成为浪漫主义钢琴演奏风格的承上启下者。而他所编写的作品编号为599、848和299等练习曲集逾一个半世纪岁月流逝而不衰,至今仍是每位学琴者必练的钢琴进阶教程。
车尔尼后裔中的一支,日后在同处中欧平原的波兰扎下了根,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尽管他们入籍后有了一个波兰化的姓氏,但却仍舍不得丢弃自己名人老祖宗的姓氏,因而这个家族就有了一个双姓姓氏。哈丽娜父亲的全名就叫斯坦尼斯拉夫·兹瓦岑伯格-车尔尼。他继承了祖上的传世衣钵,是一位钢琴家,并且在家乡克拉科夫的音乐学校里担任钢琴教授。他的女儿哈丽娜于1922年12月的最后一天降生,日后他又责无旁贷地成了女儿的启蒙教师。
或许是家族基因使然,小哈丽娜自小就显示出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优越的演奏天赋。在她10岁那年她去首都华沙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以高人一筹的演技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对于少不更事的她来说,比手捧比赛第一名证书更可喜的还在于她还收获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由比赛组委会颁发的一笔奖金。凭借这份数额不菲的奖金,哈丽娜得到了去法国学习两年的机会。于是,怀揣着家族的梦想和家乡人民的厚望,年仅10岁的哈丽娜也像100年前的伟大同胞肖邦那样离开祖国,前往巴黎。她进入了由法国钢琴大师柯托创办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师从柯托大师本人,为时半年。之后她又在法国的其他几所学校相继进修学习,并参与了社会上的演出实践。1934年,在异国他乡度过两年后哈丽娜回到了祖国。她除了在家乡的圣乌尔苏拉高级中学完成常规的高中课程外,又常常去距克拉科夫300公里外的首都华沙跟随国内的钢琴家约瑟夫·图尔辛涅斯基(JozefTurczynski,1884-1953)继续学琴。图尔辛涅斯基是20世纪上半叶最出色的波兰钢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授,在他执教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期间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的波兰青年钢琴家,声誉斐然,而哈丽娜正是其中之一。
而待到哈丽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沙音乐学院,成为其正式的学生时,她有幸遇上了贵人——音乐学院最知名的钢琴教授兹比格尼耶夫·杰维耶茨基(Zbigniew Drzewiecki,1890-1971)。在20世纪乐坛上,提及这位杰维耶茨基,就仿佛是如同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名师涅高兹、戈登维泽的名字那般如雷贯耳,世人皆知。年青时他到维也纳师事莱舍蒂茨基,学成回国后即开始在欧洲各地举行巡演。从1916年起他就担任华沙音乐学院的教授。在一直到去世的55年时间里他都在为培育祖国、民族的钢琴人才辛勤耕耘,并因硕果累累而威名赫赫。他是举世公认的肖邦钢琴作品的演奏权威和教学名宿,一生里曾两度担任国际肖邦音乐协会的主席。他是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倡办者之一,从第一届起就担任大赛的评委,并且还是终身评委。在历年的肖邦大赛获奖者里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学生中当然还包括来自中国的傅聪。不消说,哈丽娜在杰维耶茨基的悉心教诲和提点下无论是对演奏的技巧还是对作品的理解较前更是上了大大的台阶,产生了质的飞跃。求学期间她就定期出现在首都的音乐舞台上,以其靓丽的形象和出众的演技展现在国人面前。她也应邀到波兰广播电台去录音,她美妙的琴声通过电波传遍了祖国。
然而,哈丽娜进入华沙音乐学院未及一年,纳粹法西斯的魔爪就伸向了她的祖国,波兰首当其冲地成了希特勒展开突袭妄图称霸世界的目标。随着祖国的沦陷,她有如含苞欲放的花蕊被人粗暴地掐摘下来一般,学习生涯戛然而止。诚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此期间她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演出,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人埋头练习不辍,因为她坚信黑暗不会长久,自己的艺术有朝一日终有用武之地。不过,在1942年她倒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与同为钢琴家的鲁德维克·斯苔方斯基结为连理。结婚后哈丽娜照例要该随夫姓,可是她仍舍不得祖宗留给她的那个耀祖光宗的姓氏,于是她的全名也就变成了哈丽娜·车尔尼-斯苔方斯卡。第二年,这对钢琴伉俪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个名叫埃尔兹比艾塔·斯苔方斯卡-鲁科维茨的女儿日后成了一名大键琴演奏家。
好不容易熬到了二战结束,祖国解放,已成家育女的哈丽娜忙不迭地抖擞精神重拾旧学。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她的恩师杰维耶茨基在她的家乡克拉科夫创办了一所新的音乐学院——克拉科夫音乐学院。为了追随恩师,于是她转至由杰维耶茨基亲任院长的该校继续在恩师的亲自指点下修炼演奏艺术。她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在祖国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国际乐坛上的巾帼风采——100位享誉世界的女性表演艺术家》
夏宏 编著
https://www.joy127.com/url/95781.mp3
肖邦:C小调练习曲,作品10之12 “革命”(车尔尼-斯苔方斯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