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0

(DSD_SACD)(SACD/ISO)(CLASSICAL) EMI CLASSICS 66张 SACD 合集

[复制链接]

45万

主题

178

回帖

13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62746
猫币
16 枚
金币
909788 枚
贡献
0 枚
发表于 2019-1-24 1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试听音乐说明:
1、请直接购买VIP会员全站资源无限制下载,不限制下载次数!
2、本站无免费资源,只有VIP会员可全免费下载!【点此开通会员】
3、有任何问题可【可点此提问】管理员会及时处理!
4、需要解压密码的资源请【点此查看】解压密码!
封面:

vueq4tsekur.jpg

vueq4tsekur.jpg


简介:
   EMI录制的唱片一直以其专精的音乐路线直指艺术尖断,在音乐价值的含金量上,几乎一致公认。只要“专业对口”,无论是学院里的老教授,抑或是街边前卫的摇滚迷都会对EMI的唱片竖起大拇指。也许正是因为EMI的唱片音乐太棒了,这家最早投身录音工业的公司,对于录音品质的要求显得并不怎嬷在乎。也许在他们眼里,纯粹的以发烧录音去标榜唱片,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商业做法,对于伟大的音乐,十分小儿科。在50年代,EMI是最慢接受立体声录音的大唱片公司,相对于大胆创新的美国同行RCA和Mercury,以及英国的竞争对手Decca,EMI对于新科技的迟钝反映尽现英国贵族式的严谨和保守。60年代,EMI“黄金组合” Christopher Bishop和Christopher Parker总算为发烧友带来了一点点喜悦,他们炮制的唱片拥有一流的音色和绝佳的平衡度,不过比起RCA,Mercury和Decca的制作,似乎仍缺少音场无限深阔,动态无限庞大的Hi-Fi立体感。这些唱片宜细细品味,却没有让人顺时排案惊奇的烧爆效果。比起RCA的“Living Stereo”,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或Decca的“FFRR”,“FFSS”来,“双克里斯朵夫”所录制的天碟在数量上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没成多少气候。
hires音乐资源的曲目:

3b3av2kh3hd.jpg

3b3av2kh3hd.jpg


fb51nzfvif3.jpg

fb51nzfvif3.jpg


3uimwwdrs3h.jpg

3uimwwdrs3h.jpg


kxfwjfbgpvd.jpg

kxfwjfbgpvd.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本主题所有hires音乐和无损音乐内容均为互联网采集所得,本站仅对作品介绍展示,不直接提供下载服务。另本站音乐相关内容皆从网上搜集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如果你喜欢主题所述内容,请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懒猫音乐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2-8 07:24 , Processed in 0.11614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