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区为您推荐超多资源,以及Hi-res资源,欢迎大家一起努力为论坛添砖加瓦!
封面:
m4qad315y5d.jpg
简介:
专辑简介:
本张专辑由指挥库尔特·马苏尔(Kurt Masur)带领伦敦爱乐乐团及合唱团(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共同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的管弦乐盛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是13世纪俄罗斯的民族英雄,曾击败一系列觊觎俄罗斯疆土的侵略者,维护了俄罗斯领土的完整。1938年,导演爱森斯坦拍摄了讲述这位民族英雄丰功伟绩的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并由普罗科菲耶夫为这部电影配乐,取得了极佳的效果。隔年,普罗科菲耶夫又将配乐中的精彩段落改编为次女高音、合唱团和乐队的康塔塔。
作曲家简介: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普罗科菲耶夫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曾6次获得苏联国家奖金和被追授列宁奖金。称得上是20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第五交响曲、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根据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创作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很多作品有着紧凑的节奏和粗犷的旋律。与之相对的是抒情线。普罗科菲耶夫能够将抒情和恬静的旋律突然带到尖锐强烈的情感冲击之中。
指挥简介:
库尔特·马苏尔(Kurt Masur)1927年7月18日-2015年12月19日,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里格。1946年他考进莱比锡音乐学院,跟随邦加茨(H.Bongarfz)学钢琴、作曲和指挥。在他的音乐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任命是1955年作为邦加茨的助手出任德斯顿爱乐乐团的副指挥,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不少交响乐的保留曲目。 1964年37岁的马祖尔继他的老师邦加茨之后,接任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指挥,3年后升为首席常任指挥。1970年起他还兼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指挥,后升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这样,他要同时指挥两个重要乐团。 1972年只好辞去德累斯顿爱乐团的职位,只留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20多年来,在他英明领导下,乐团重整旗鼓,重攀音乐新峰。从1991年到2002年他成为纽约爱乐首席指挥。2000年成为伦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2002年起他兼任巴黎法国国家乐团音乐总监。马苏尔也对两德统一作出重要贡献。柏林墙倒塌前夕的1989年10月9日莱比锡星期一游行事件中,为阻止东德政府以武力镇压集结于莱比锡争取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游行市民,马苏尔与另五位重要人士组成“杰出莱比锡人”(除他之外还有SED地区代表书记库特·迈耶,约森·波密特和罗兰·沃泽尔,小型歌舞演员博德—鲁茨·兰格和神学家彼得·津马曼,共同高呼)“非暴力!” 的口号安抚群众,并与东德政府展开对话,让这场示威游行和平落幕。马苏尔在其职业生涯中得到过无数奖项,德国总理默克尔赞扬他是古典音乐奇才。
曲目:
caqbwph23yl.jpg
|
|